孩子频繁的眨眼、摇头、发出奇怪的声音不一定是故意的干扰。如果孩子有以上症状,可能是抽动症对孩子伸出了“魔爪”。
抽动症又叫抽动障碍,是一种精神发育障碍,多在5-14岁的儿童和青少年身上出现,近年来也呈现低龄化趋势,5岁以下儿童患病并不少见。病程中,患儿的抽动症症状反复变化。在疾病后期(青春期后),症状表现出明显的自我缓解趋势,多数患儿症状轻微或在成年后消失。
多手段对症干预
目前抽动症的病因尚不清楚,可能与遗传、饮食、环境等多种综合因素有关。临床上,当我们在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儿童时,我们没有发现抽动障碍与特定的器质性疾病有关。因此,抽动症是症状而不是疾病。目前对于抽动症,还没有具体的药物治疗方案,而抽动症,应该是“对症干预”而不是“疾病治疗”。
“对症干预”与“疾病治疗”最显著的区别在于“对症干预”的全面性。简单来说,“对症干预”就是采取全方位、多手段的方法来降低抽动的可能性,多方面分析儿童抽动的可能原因。“干预”就是控制抽动症孩子在不影响学习、生活和身心发展的范围内,使儿童身体发育完善后自行缓解抽动症状。
避免不合理用药
临床上,抗精神病药多作为抽动症的干预药物。虽然它们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抽动症症状,但治标不治本,还有很大的副作用。因此,药物治疗不是轻度抽动儿童的首选,而且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科学合理使用,避免用药不当对儿童的身体造成更大的伤害。
儿童抽动症在治疗过程中,与医生相比,儿童家长在治疗过程中应采取更多的干预措施。科学的饮食结构、适度的神经营养干预、科学的运动训练和良好的家庭养育方式,都将对儿童抽动症症状的缓解起到重要作用,应主要在家庭中进行。
上一篇:预防儿童抽动症的日常措施有哪些? 返回列表 下一篇:抽动症有哪些症状?